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突发传染病疫情​应急预案

时间:2020-07-28 点击数:

文字 图片


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,切实保障教职工及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》和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》的规定和要求,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的有关法律、法规,本着“科学预防、依法管理、分级负责、快速反应”的工作原则,全面落实“早发现、早报告、 早隔离、早治疗”的工作要求,周密计划,精心安排,实现对传染病的可持续控制,结合我校实际,制定本预案。

一、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

(一)成立预防与控制传染病领导小组(简称”领导小组”

1.组成人员

组长:杜福杰

副组长:王兴民

成员:党政办公室、宣传部、图书信息中心、学生工作处(团委)、安全保卫处、资产管理与后勤服务处、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。

2.主要职责

主要职责:负责组织、指挥、协调和处置传染病突发事件,对传染病事故进行处理,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工作,有效应对传染病,控制事态发展,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。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及校领导及时报告信息。

(二)根据职责分工划定七个工作分组

应急工作小组下设综合协调、学生管理组、安全保卫组、心理辅导组、后勤保障组、医疗救护组、信息与舆情组。

1.综合协调

组长:杜福杰

成员:党政办公室全体成员

主要职责:负责应急处置的联络协调和组织调度;接到传染病事故报告后,迅速与应急工作小组或相关部门取得联系,组织调遣力量进行事故防控;负责信息采集、校内外联络及有关情况汇报;负责学校车辆的调度和协调

2.安全保卫组

组长:高成香

成员:安全保卫处、物业人员、各部门安全管理员

主要职责;负责校园出入人员管理,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;负责传染病事故现场的警戒,并维护校园秩序负责传染病期间学院的“日报告、零报告”工作;负责各部门人员的信息。

3.学生管理组

组长:窦忠伟

成员:学生工作处、团委、各系学生管理部门全体人员和辅导员

主要职责:负责了解学生身体、心理健康状况,配合心理辅导组开展心理疏导,,确保学生学习生活稳定有序;负责学生体温检测,因病缺课学生的追踪,建立学生健康台账,指导做好个人防护;负责联系患者家属,通报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,作好安抚工作;配合完成流行病学调查。

4.医疗救护组

组长:王兴民

成员:医护人员、学生工作处、事件有关部门

主要职责:负责传染病隔离点的医疗防治工作,对发病师生展开力所能及地医疗救治,保证各项隔离措施得到严格落实;联系120,把病人进行转移到有收治传染病的医院治疗;配合完成流行病学调查;对学生进行疾病防护宣传教育。

5.后勤保障组

组长:夏忻贵

成员:资产管理与后勤服务处、物业相关人员

主要职责;按照需求做好物资招标、采购、储备;负责组织对校园、图书馆、教室等公共场所进行重点消毒;隔离观察区的饮用水供应和膳食安排,做好生活垃圾(按医学废弃物)收集及转运。

6.心理辅导组

组长:潘永忠

成员:心理教研室老师

主要职责:及时评估不同人群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,积极干预个体或群体心理危机苗头,开通心理支持热线,提供心理健康服务,指导辅导员(班主任)跟踪掌握学生心理状态。

7.信息与舆情组

组长:夏廷文、魏国建

成员:宣传部、图书信息中心人员

主要职责:负责有关信息的收集、整理和汇总;关注网络等媒体发布的相关信息,做好舆情收集和分析;拟定上报材料。

二、日常工作措施

(一)对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外环境加强管理和整治,对教学区、生活区、食堂、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、彻底的清扫。对容易滋生蚊、蝇、蟑螂、老鼠等有害生物的场所在清扫的同时,还应采取灭蝇、灭蟑螂、灭老鼠的措施,坚决杜绝卫生管理上的空白。对教室、宿含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应进行定期消毒,并经常开窗保持场所内空气流通,以保证室内环境符合卫生要求,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。

(二)按照《食品卫生法》的要求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的管理,严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。教育学生尽可能在校内用餐,不要食用“三无”食品,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。将饮用水卫生管理作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,为学生提供的饮用水应符合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。

三、宣传教育

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,提高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的科学水平: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关行为,有的放矢地宣传卫生知识,灵活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。

(一)对卫生管理人员、工作人员,尤其是食堂工作人员、宿舍管理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专题讲座,增强其卫生防病意识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。

(二)结合季节性、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,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、班会、讲座、传染病宣传日等形式对学生开展预防传染病教育,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预防知识,教育学生主动维护环境卫生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。

(三)通过宣传栏、互联网及校园广播等载体积极开展疾病预防宣传和法治教育;通过举办传染病知识讲座等形式,普及预防知识,提高师生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。

(四)积极引导师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,勤洗手,注意室内通风;倡导和组织教职工及学生加强体育锻炼,不断增强体质。

四、疫情应急响应

根据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》的规定,结合学校实际,将突发事件分为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、较大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。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等级,必要时在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指示和指导下,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,作出应急响应。应急响应要采取边调查、边处理、边抢救、边核实的方式,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。

(一)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

学校驻地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,及时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。

1.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,实行24小时值班,加强校内疫情通报。

2.做好准备工作,落实各项防治措施。

3.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,可保持正常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秩序,但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。

4.传染病流行时,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;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,教室、图书馆、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,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;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,对厕所、粪便、食堂及饮用水要加强消毒,并加强除“四害”工作。

5.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。

(二)较大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

学校驻地发生属于较大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,及时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。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,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秩序。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,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:

1.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,印发宣传资料,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、宣传画,提高教职工及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,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。

2.全体教职工及学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,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。

3.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,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、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。

4.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,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。

5.及时向教职工及学生通报疫情防控工作情况。

(三)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

学校驻地发生属于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,及时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。在二、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,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:

1.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,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,学生和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单位请假,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。外出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,必须进行医学观察。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,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并进行跟踪预防。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中进行医学观察,暂停上学或上班。

2.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。学校不组织、举办各类大型集体活动,调整大型会议时间;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;暂缓进行学生的社会实践、社区服务等活动。

3.对教室、实验室、图书馆、厕所等场所进行每日消毒、通风换气。

4.每日公布疫情防控工作情况。

五、校内疫情

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,应在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下,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。同时根据实际情况,适时开展以下工作:

(一)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,调整教学方式。出现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、禽流感、肺鼠疫及肺炭疽等疑似病例,可对该班级暂停集中上课;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,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;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续发病例,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。若需全校停课,须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。

(二)合理调整教学计划、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,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、互联网学习、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。做到教师辅导不停,学生自学不停。如学校停课放假,学校工作人员和教师(非密切接触者)要坚守岗位,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。

(三)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,主动、及时、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信息。对教职工及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,开展有针对性的卫生知识宣教,提高教职工及学生健康和自我防护能力,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,消除教职工及学生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,维护校园稳定。

六、应急状态处理

(一)遇有学校内发生流行性疾病,有关当事人必须在发现疾病的第一时间内向部门负责人报告,部门负责人向领导小组报告,领导小组负责向教育、卫生、疾病预防控制等相关职能部门报告;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通报。

(二)完善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网络,保证24小时信息畅通。做到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。

(三)对患者提供基本救护的同时做好隔离、防护工作。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,对被传染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实施消毒。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发热情况进行登记、检测与排查。

(四)限制或停止集会等人群聚集活动;在各假期后对学生流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,对活动轨迹涉及疫区的学生实行跟踪观察。严格落实学生因病缺课追踪制度,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领导小组。

(五)做好保障措施,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制度,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,及时掌握校内各类人员流动情况。

(六)做好后勤防护用品等传染病防治物资的供应及应急准备工作。

、保障措施

(一)组织领导小组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到教室、宿舍、食堂等场所检查日常环境卫生等工作。定期对校内饮食、饮水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,对发现的病原携带者及时移交属地职能部门,切实保护易感人群。

(二)健全和执行消毒管理制度,对室内空气、餐(饮)具和其他学生活动的场所及接触的物品定期进行消毒。指导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,做好预防接种和传染病管理等基础免疫,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,对及时处理传染病学生。

(三)对教室、餐厅、会议室等场所保持通风换气,做好宿舍、食堂等处环境卫生,定期对公共设施和用具进行消毒。加强校门管理,严格落实校外人员来访登记制度。

(四)学生中发现有发热、畏寒、头痛、全身酸痛、腹疼、腹泻等症状,立即送往附近具有相关资质的医院进行诊治,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。

(五)应随时掌握校区疫情的动态发展,做到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、早预防,及时处理疫源地,指导病人消毒,进行跟踪观察,有效切断传播途径,保护易感人群,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。

(六)切实保护易感人群。在校内开展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,切实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,加强对重点人群的保护。

(七)严格按照国家计划免疫接种的相关规定,及时做好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工作。

八、附则

本预案由应急工作小组负责解释,自发布之日起施行。各分校区参照执行。